一月两篇!张晓教授研究:甲醇促进表面重构,实现CO2RR||MOR耦合体系200%法拉第效率
甲醇促进表面重构,实现CO2RR||MOR耦合体系200%法拉第效率
通讯作者:张晓*,赵训华*,林群哲*
单位:香港理工大学,东南大学,国立台北科技大学
【研究背景】二氧化碳还原反应(CO2RR)和甲醇氧化反应(MOR)的耦合为HCOO−的节能生产带来了巨大前景。然而,目前电化学HCOO−生产的工业规模生产面临着重大障碍,主要是由于阳极催化剂在商业电流密度下对所需四电子MOR的选择性、活性和稳定性较低,这需要接近1.6V才能达到100mAcm−2,并且只能在15h以下保持稳定。如此高的电压加剧了OER的竞争,导致HCOO−的产率较低。从分子活化的角度来看,中间体*CH3O和*CH2O的强C─H键的断裂是整个反应的主要障碍,并且是各种催化剂的限速步骤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设计一种催化剂来实现低C─H键能对于该策略的成功工业规模部署至关重要。
【文章简介】近日,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张晓教授与东南大学的赵训华教授,国立台北科技大学的林群哲合作,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题为“Methanol-FacilitatedSurfaceReconstructionCatalystsforNear200%FaradaicEfficiencyinaCoupledSystem”的研究文章。本篇工作开发了铜-氧化铜(I)-氧化铜(II)纳米线(Cu─CuO─Cu2ONWs)催化剂实现CO2RR与MOR的高效稳定耦合,在工业电流密度下长期生产HCOO−。
图1.HCOO−生产的传统方法和电化学耦合方法的初步比较。
图2.Cu─CuO─Cu2ONWs催化剂的表征。
图3.Cu─CuO─Cu2ONWs催化剂对MOR的电催化性能。
图4.Cu─CuO─Cu2ONWs催化剂的MOR促进机制。
图5.耦合电池的电催化性能。
【本文要点】要点一:利用TEA分析了耦合电池的优势,并提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阳极MOR催化剂选择性,稳定性插,提出了构建铜基氧化物催化剂解决该问题。
要点二:对Cu─CuO─Cu2ONWs催化剂进行了表征,发现催化剂表面被CuO(002)占据。
要点三:对Cu─CuO─Cu2ONWs催化剂的MOR的电催化性能进行表征,发现该催化剂在促进MOR方面表现出卓越的性能,在50mAcm−2下,法拉第效率接近100%。电流密度在100mAcm−2下,实现了超过100小时的长期稳定性。
要点四:催化剂的独特结构,当暴露于甲醇时,促进从Cu/CuO到Cu2O的转变。这种现象促进了MOR,同时抑制了竞争性析氧反应(OER)
要点五:通过将阳极反应与阴极CO2还原相结合,该系统在HCOO−生产中表现出卓越的性能,在100mAcm−2下以2.382V的低电池电压实现近200%的整体法拉第效率。技术经济分析表明在100mAcm−2和150mAcm−2下,HCOOH的生产成本分别约约0.37和0.35美元kg−1,明显低于传统电化学方法的生产成本
【文章链接】,,,,,,,,,,Methanol-FacilitatedSurfaceReconstructionCatalystsforNear200%,2314596.
【通讯作者简介】张晓,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,博士生导师,香港理工大学校长青年学者。张晓博士于2017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,之后于2019年在美国莱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,2021年秋季就职于香港理工大学任助理教授(assistantprofessor)。主要从事清洁能源转换,电解池反应器的设计、组装,纳米材料的合成和等方向。目前在Nature,,,,,,,,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,总引用次数17000次,h因子63。并于2020、2021、2022、2023年连续四年入榜全球“高被引科学家”,2016年荣获欧洲材料研究协会“青年科学家奖”,2020年荣获意大利“Fondazioneoronzioeniccolòdenorafellowships”国际奖金。
【课题组招聘】目前本团队拟招聘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若干,研究方向如下:
(1)CO2捕获及还原等清洁能源转化:1,电化学反应器设计;2,电化学小分子转化(例如H2O、O2、CO2和N2等)电化学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;3,膜组装技术及工艺。
(2)辐射制冷:辐射致冷技术及工艺,材料及器件的设计等。
(3)先进材料及工艺:新型二维纳米材料(纳米片、薄膜及异质相等)的结构及机械性能研究;新型催化剂的设计及应用。
具体研究工作请参见:
个人主页:
【申请方式】